2025公鏈真相:Solana成賭場,Base淪為提款機,以太坊困局難解

2025-04-20 9:46:04 加密交易知识 author

公鏈的宿命:PVP狂潮退卻後的錨定與掙扎

回首上一輪牛市,加密世界最吸引眼球的莫過於一場接一場的PVP(玩家對戰)遊戲。哪條鏈有點風吹草動,哪裡冒出點新概念,P小將們便蜂擁而至,殺得昏天黑地。然而,時間來到2025年,潮水退去,我們才發現,這些曾經風光無限的公鏈們,早已陷入了慘烈的存量競爭。

幾年前,百鏈爭鳴,個個都想當「以太坊殺手」,如今呢?大多數公鏈被打上了「狗都不用」的標籤,苟延殘喘。剩下的那些,也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絞盡腦汁尋找自己的盈利模式。

不光是P小將們在PVP,公鏈之間,同樣在上演著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每條鏈都眼紅Solana的Meme狂潮,想複製它的成功,但無論它們如何折騰,都只能是東施效顰。說到底,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條公鏈,或許真的只能做好一件事。那些還活著的公鏈,似乎早已被命運暗中標好了用途,難以掙脫。

從PVP到錨定:2025公鏈生態的殘酷真相

Syndica這家機構發布的3月L1/L2數據洞察報告,就像一記重錘,將這種宿命感赤裸裸地擺在了我們面前:Solana的交易中,高達72%與DEX(去中心化交易所)相關,這不就是你印象中那個「炒土狗」的地方嗎?Base更直接,51%的交易都是代幣轉帳,擺明了就是個記帳本。至於以太坊,將近40%的交易都貢獻給了跨鏈橋,簡直成了個中轉站。

Solana:Meme狂歡背後的賭場本質

Delphi Digital的研究主管直接點出了問題的本質:Solana是用來交易的,Base是給Coinbase的USDC記帳用的,以太坊則是跨鏈轉移資產用的。這話雖然刺耳,但卻一針見血。

加密行業發展到今天,已經不是單純的技術比拼,而是要找到屬於自己的「錨地」——一個能讓人們一想到這條鏈,就能聯想到的明確用途。

Base:Coinbase的賬房先生,USDC的提款機?

表面上看,公鏈的用途好像是用戶和市場選擇的,但往深裡想,這更像是被資源稟賦和背景「暗中標價」的結果。Solana是交易熱土,Base成了Coinbase的「账房先生」,Ethereum被跨鏈橋綁架,資產加速外流。每條鏈的現狀背後,都有技術與非技術的雙重推手在作用。

以太坊:DeFi龍頭的黃昏與跨鏈橋的無奈

Solana的鏈上生態,在2025年依舊是那個熱鬧非凡的Meme交易中心。DEX交易量連續兩個月穩坐頭把交椅,把其他鏈遠遠甩在身後。自2024年10月以來,Solana每月都會冒出超過50萬個Meme幣,簡直就像永不停歇的「打狗派對」。P小將們樂此不疲地尋找下一个百倍币,交易員們則紧盯着K线,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暴富的机会。只要一提到Solana,玩过Meme的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這鏈不就是個大賭場嗎?」

Solana:交易至上的狂熱與難以擺脫的賭場標籤

Solana的高吞吐量(TPS是以太坊Base的12倍!)和低成本(絕大部分交易的手續費都低於0.01美元)是其成為交易熱土的基石。Syndica的報告也顯示,Solana在小額交易上遙遙領先,這簡直就是為Meme幣這種需要高頻交易的投機品量身定做的。至於去不去中心化?說實話,在實際操作和用戶體驗上,恐怕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讓P小將們賺到錢!

TPS神話與Meme盛宴:Solana的崛起之路

更關鍵的是,Solana在資源稟賦上就佔據了先機。早在2019-2023年間,它就獲得了a16z、Multicoin Capital等頂級風投的支持,通過各種grant和孵化器吸引DeFi和Meme幣開發者。Solana的Breakpoint大會也經常成為Meme幣的靈感來源地。還記得前年,創始人Toly在會上穿著綠色卡通龍的服裝,直接引爆了SillyDragon這個現象級Meme嗎?現在,創始人主動製造話題,暗示與Meme的關聯,已經成為一種司空見慣的營銷手段。

去中心化的遮羞布:Solana的真實面貌

Solana的社區文化也早已被「預定」成了Meme的溫床。通過社交媒體(尤其是X)和各種Meme幣競賽,Solana成功地把自己打造成了「草根玩家」的樂園。PEPE、BONK、POPCAT等Meme幣的成功,更是形成了一種正向反饋。

資源稟賦與社區文化:Solana的Meme基因

用戶的心智已經被牢牢鎖定:「Solana=交易」。各種魚龍混雜的開發者蜂擁而至,Pumpfun這種一鍵發幣工具的出現,更是讓Meme炒作變得易如反掌。在Solana上,似乎只要你有足夠的運氣和膽量,就能一夜暴富。當然,更多的人是血本無歸。

Base:USDC的附庸,Coinbase的提款機?

當然,Base上也有Meme幣,在AI Agent那波熱潮中,也不乏一些表現亮眼的代幣。但說實話,這更像是之前Solana資金外溢的結果,以及P小將們發現這裡PVP難度較低,有利可圖後的套利行為。從根本上來說,Base的定位並不在這裡。

3月份的數據顯示,Base上51%的交易都是代幣轉帳。這背後更深層的原因,是Coinbase和Circle之間那種剪不斷理還亂的利益關係。

左右互搏:Coinbase與Circle的利益共同體

Coinbase和Circle在2018年共同成立了Centre Consortium,這個組織專門負責USDC的發行和管理。作為聯合發起方,Coinbase和Circle不僅共同推動USDC的普及,還通過Centre制定了USDC的運營標準。Base作為Coinbase的「親兒子」,自然而然地就成了USDC轉帳的首選通道。

記賬本性:Base的戰略宿命

更重要的是,Circle最近提交的IPO文件顯示,Coinbase和Circle在USDC上的合作有著明確的利益分成——Coinbase可以從USDC儲備的剩餘收益中分走50%!這意味著,Coinbase每沉澱一筆USDC交易,或者推廣USDC的使用,就能多分一杯羹。

Base的低成本和高效率,正好滿足了這種「記帳」需求——無論是Coinbase內部的資金轉移,還是用戶的USDC交易,Base都能高效地記錄和管理這些鏈上活動,比如轉帳記錄、流動性管理和結算操作。這種「記帳」不僅降低了Coinbase的運營成本,還能通過USDC的收益分成直接創收。簡直是一舉兩得!

合規枷鎖:Base難以擺脫的緊箍咒

再看看生態文化。Base更傾向於服務機構和合規用戶。Coinbase那一億多的用戶,大部分都是「正經玩家」,開發者自然也不會選擇在Base上大搞特搞「打狗派對」。Base從誕生之初,就被Coinbase和Circle的戰略綁定成了USDC的「账房先生」,被這對合作夥伴的利益鏈條牢牢鎖死。

以太坊:昔日霸主的掙扎與難以逃脫的跨鏈宿命

最後說到以太坊,這無疑是讓人失望的老生常談了。近40%的交易與跨鏈橋接相關,這意味著,以太坊已經淪為其他公鏈的「中轉站」。ETH的價格,就像是被架在火上烤,水分逐漸流失。儘管Ethereum依舊是DeFi領域的龍頭,鎖倉價值(TVL)佔比高達60%以上(Syndica數據),但社群中蔓延的負面情緒卻讓人感到不安。

高Gas費之殤:以太坊的自我放逐

Ethereum的「橋接宿命」,很大程度上是被高昂的Gas費逼出來的。牛市的時候,普通用戶早已不堪重負,只能通過跨鏈橋將資產轉移到手續費更低的鏈上。熊市就更不用說了,沒什麼好玩的,Gas費高就更顯得雞肋。

此外,ETH主網的吞吐量也十分有限,遠不如Solana的高性能,交易效率低下進一步推高了跨鏈需求。說白了,就是在以太坊上做點什麼都太貴太慢,大家只能想辦法把資產轉移到其他地方。

歷史地位的分流:以太坊的網絡效應困境

更深層的原因,則來自於其歷史地位所帶來的副作用。作為最早的智能合約平台,Ethereum積累了最多的資產和dApp,這使得它天然就成為了跨鏈橋的樞紐。

生態路徑依賴讓DeFi項目和資金都集中在Ethereum上,但高成本又迫使用戶外流,橋接因此成為了「必然選擇」。曾經的優勢,如今卻成了束縛它的枷鎖。

內憂外患:以太坊的生存危機

與此同時,Layer 2的崛起分流了用戶,以太坊基金會的多輪調整讓人摸不著頭腦,Vitalik(以太坊創始人)和女性同框的照片都能被指責為不務正業,幣價下跌更是讓社群怨聲載道,彷彿連呼吸都是錯的…

夢想是成為「世界計算機」,但現實卻是淪為了「提款機」。它的命運,似乎被網絡效應和市場變遷鎖死,從DeFi霸主變成了資產中轉站。以太坊的突圍之路,恐怕比Solana和Base都要艱難得多。

接受宿命?錨定之後的想象力危機

2025年的公鏈競爭,早已不是當年百鏈大戰的狂熱景象,而是存量博弈的冷靜現實。公鏈的生存之道,歸根結底是「接受宿命,尋找錨點」。交易可以是錨點,穩定幣的流通可以是錨點,甚至跨鏈也可以成為錨點。但這種「錨點」的固化,也意味著公鏈的想象空間被大大壓縮。一旦被貼上標籤,就很難再擺脫。

P小將的狂歡與公鏈的悲歌:誰在乎鏈的未來?

Solana能擺脫「Meme賭場」的標籤嗎?Base能跳出「記帳員」的框框嗎?Ethereum能從「中轉站」裡突圍嗎?這些問題,現在都沒有答案。

但更諷刺的是,大多數P小將們根本不在乎這些問題。哪條鏈有熱度就去哪條鏈「打土狗」,哪條鏈有套利空間就去哪條鏈「薅羊毛」。公鏈之爭,其實只是每一個急於變現,並且憧憬著千倍收益的過路人,背後的那塊毫無感情的背景板。他們關心的只是能不能快速致富,誰又會在意這條鏈的長遠發展呢?

或許,只有下一輪週期的到來,才能給出真正的答案——誰能拉來增量,誰才能找到新的「錨點」。行業的未來,公鏈的未來,依舊懸而未決。

发表评论: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