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人寿“崩盘”倒计时:谁在裸泳?

2025-03-26 2:56:26 个人理财 author

百年人寿:一场注定的崩盘?

出品 | 财银社 文章 | 张开 编辑 | 毕菏

百年人寿自2023年4月之后,就停止发布偿付能力报告和年度报告,这背后恐怕不仅仅是“众所周知”的原因,更是一场酝酿已久的危机爆发。一家成立仅十余年的年轻保险公司,为何会在2022年突然陷入如此困境?

野蛮扩张的恶果

百年人寿的2022年年报,就像一份病危通知书,赤裸裸地展示着其摇摇欲坠的财务状况。这家公司从区域性险企到全国性布局,看似快速扩张,实则埋下了无数隐患。战略上的偏差、管理上的漏洞、风险的不断积累,最终在2022年集中爆发。

2022年,百年人寿合并净利润巨亏27.10亿元,与2021年盈利5.88亿元相比,简直是断崖式的下跌。这绝非正常的经营波动,而是各种风险因素叠加共振的结果。

退保潮与准备金:两面夹击

利润表上的数字更是让人心惊。退保金支出从84.35亿元飙升至178.36亿元,增幅高达111.5%,综合退保率高达9.64%,远超行业平均水平。这说明什么?

  • 现金流错配: 早期销售的那些短期储蓄型产品,到了集中兑付期,现金流自然捉襟见肘。
  • 投资收益下滑: 投资端表现不佳,客户一看收益不好,自然选择提前退保,形成恶性循环。

更可怕的是,保险责任准备金提取高达339.96亿元。这说明,精算假设中死亡率、发病率等核心参数的预测出现了偏差,说白了,就是之前的风险定价可能出了问题。传统保障型业务的风险定价能力受到了质疑。

投资端的豪赌与失算

投资端的表现,简直是火上浇油。虽然年报显示投资收益85.09亿元,但比2021年的104.89亿元下降了18.9%。更扎眼的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达44.65亿元。

看看百年人寿的投资组合:商业地产项目估值下降,信用债持仓中AA级以下债券占比高达28%,远高于行业15%的平均水平。这种高风险偏好,与寿险资金长期稳健配置的要求根本就是背道而驰。经济形势好的时候可能没事,一旦经济下行,资产端必然大幅波动。

对联营企业投资收益也从5.62亿元锐减至2.28亿元。这说明,之前的战略投资根本没有起到协同作用。参股的养老社区、健康管理公司等非保险板块,不仅没有形成生态闭环,反而成了吞噬利润的黑洞。

资产负债:一场危险的游戏

资产负债表上的数据,更是揭示了致命的危机信号。负债总额攀升至2513.06亿元,同比增长9.8%,而资产端增速仅为6.3%,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缺口扩大至1.8年(监管要求不超过1.5年)。

保户储金及投资款余额虽然略有下降,但其中三年期以内产品占比仍高达65%。这种“短钱长投”的负债结构,在利率上行周期中,必然导致利差损。更危险的是,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骤降,说明同业市场对其信用资质的认可度下降,流动性补充渠道收窄。

所有者权益的坍塌,更是触目惊心。归母权益从81.16亿元暴跌至4.07亿元。根据2023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其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64.43%、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02.59%,已经濒临监管红线。

现金流:拆东墙补西墙

现金流量表描绘出了一幅流动性危机的演进图。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00.96亿元看似健康,但细看就会发现:收到原保费现金流入下降28.2%,而“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却从394.53亿元暴增至1005.94亿元。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百年人寿正在通过资管产品续接、应收账款证券化等非常规手段维持现金流,说白了,就是用金融工程来掩盖业务造血功能的衰竭。投资活动现金流出激增,其中“支付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占比94%,这意味着大量资金用于接续到期非标资产,形成“借新还旧”的庞氏循环。

筹资活动现金流状况尤为危险。在偿付利息支出44.47亿元的同时,债务融资净流出150.43亿元,说明债权人正在加速抽离资金。再看看其受限资产规模:存出资本保证金保持稳定,但被质押的定期存款占总存款量的近一半,资产流动性已接近枯竭。当账面货币资金(其中受限资金占比过半)与一年内到期负债形成鲜明对比时,流动性危机的爆发只是时间问题。

公司治理:内部人控制与监管套利

财务报表数字背后,更值得深究的是公司治理机制的全面失灵。从关联交易数据看,其他应收款中关联方借款达22.17亿元,且账龄三年以上占比近四成,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大股东存在资金占用问题。

员工薪酬支出下降,但高管薪酬总额却逆势增长,这种扭曲的激励体系,只会刺激短期业绩追逐行为。在风险管理层面,信用减值损失计提比例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存在明显的利润操纵嫌疑。

监管套利行为,更是加速了风险积累。通过“应收分保寿险责任准备金”科目观察,其分出业务集中于三家关联再保险公司,这种自保式再保险安排,实质是规避资本监管要求。

在投资端,通过多层SPV结构持有商业地产,规避了保险资金不动产投资集中度限制,将大量高风险资产隐匿在表外。这些游走于监管灰色地带的操作,在偿付能力二期工程落地后,遭遇严厉监管回撤,最终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模式之殇:粗放发展的代价

百年人寿的危机,本质上是我国寿险行业粗放发展模式的缩影。在“资产驱动负债”战略的误导下,过度依赖短期理财型产品冲规模,忽视保障本源;在投资端追逐高收益资产,漠视资产负债匹配;在公司治理层面,形成“内部人控制”,架空风险管控。当经济增速放缓、利率下行、监管加强时,这种模式必然走向崩溃。

如今,百年人寿登上新浪财经2025年金融315黑榜榜首,更应加速改革的脚步,向公众披露公开信息,也许是成为化解如今窘境的第一步。

发表评论: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