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广西,空气中弥漫着荔枝的甜腻香气,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季的到来。然而,在这看似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背后,却隐藏着科技与资本联姻所编织的“甜蜜”幻象。一场名为“2025年广西荔枝品牌推介暨顺丰荔枝行业解决方案发布会”的盛会,无疑是这场幻象的集中展示。钦州市的官员、顺丰的高管、以及地方电商协会和荔枝协会的代表济济一堂,共同描绘着“中国荔乡”的美好未来。但我们不禁要问,这场盛会,究竟是为了荔枝产业的真正升级,还是仅仅为了顺丰等物流巨头进一步巩固其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地位?
发布会现场,冠冕堂皇的口号与精心设计的环节无不透露着浓厚的商业气息。从授牌仪式到金牌合作伙伴的表彰,再到2025荔枝行业解决方案的发布,每一个环节都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品牌秀,旨在提升广西荔枝的整体形象,并为顺丰的物流服务背书。然而,有多少果农能够真正从中受益?又有多少消费者能够真正品尝到物美价廉的荔枝?恐怕答案并不乐观。
这场盛会更像是一场资本的游戏,地方政府渴望借助电商平台和物流企业的力量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而物流企业则试图通过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来扩大其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影响力。然而,在这场游戏中,真正的话语权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而广大的果农和消费者,则往往成为被收割的对象。
顺丰集团副总裁谭靖华在会上慷慨陈词,细数顺丰在荔枝寄递业务上的“丰功伟绩”,从2015年投入冷链专线到2024年助力荔枝“出海”印尼,仿佛顺丰的每一次举动都为中国荔枝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不可否认,顺丰在物流速度上确实有其优势,但这种“速度”真的是建立在提升果农收益和降低消费者成本的基础之上吗?恐怕不然。顺丰所谓的“五大价值赋能”,更像是一场豪赌,赌的是未来农产品物流市场的巨大潜力,赌的是自身在行业内的绝对话语权。然而,这场豪赌的最终代价,很可能由那些辛勤劳作的果农和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来承担。
顺丰大力宣传其鄂州航空枢纽的核心地位,声称其构建的“立体运输网络”能够大幅提高运输效率。然而,航空运输的成本摆在那里,最终这部分成本必然会转嫁到消费者或者果农身上。所谓的“独立自动化中转场”、“产地集货发运”、“大客户串点直发”等创新模式,真的能够惠及所有果农吗?恐怕只有那些有实力、有规模的大型果园才能享受到这些“便捷”的服务。而那些小规模、零散种植的果农,可能仍然面临着物流成本高、运输效率低的困境。
顺丰在冷链物流上的投入不容置疑,先进的温控技术确实能够延长荔枝的保鲜期。但问题在于,冷链物流的成本同样不菲。为了保证荔枝的新鲜度,消费者可能需要支付更高的价格,而这部分溢价又有多少能够真正落到果农的口袋里?很有可能,大部分利润都被顺丰这样的物流企业和中间商瓜分了。冷链物流,与其说是为了保鲜,不如说是为了保价,是为了让荔枝这种原本大众化的水果,变成一种可以收割高额利润的“奢侈品”。
顺丰大谈特谈其在数字化能力建设方面的成就,声称要将服务渗透到生产、流通、零售及售后等全链条,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这种说法听起来很美好,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技术创新固然重要,但如果脱离了实际,仅仅是为了追求“高大上”的概念,最终只会变成一场烧钱的游戏,而农民往往是这场游戏中最脆弱的参与者。
顺丰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试图帮助广西荔枝打造数字化解决方案。然而,这些技术的应用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专业人才的支持,对于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缺乏资金支持的传统果农来说,数字化转型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们可能根本无法理解这些复杂的概念,更不用说运用这些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和销售额了。最终,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掌握了先进技术的企业和个人,将他们远远地甩在身后。数字化转型,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是机遇,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则可能是加速被淘汰的催化剂。而高昂的试错成本,最终很可能由这些弱势群体来承担。
顺丰开设灵山、桂平预处理中心,并打造“智鲜+预处理+场景化包装”模式,试图推动荔枝产业标准化发展。这种模式在理论上可以提高荔枝的品质和附加值,但实际上却可能加剧小农户的生存困境。预处理中心往往会对荔枝的品质、规格、包装等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对于那些缺乏技术和资金支持的小农户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门槛。他们可能无法达到预处理中心的要求,从而失去销售渠道,被迫以更低的价格将荔枝卖给中间商。所谓的“推动荔枝产业标准化发展”,很可能只是为了方便顺丰等大型企业进行规模化经营,而牺牲了小农户的利益。
发布会上,顺丰为多个金牌合作伙伴举行授牌仪式,并与合作商家进行签约,营造出一片合作共赢的景象。然而,在这些光鲜亮丽的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利益关系和可能存在的剥削行为。渠道扩张,固然可以帮助荔枝更快地进入市场,但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中间环节和更高的渠道成本。最终,这些成本很可能转嫁到果农身上,蚕食他们本就微薄的利润。
顺丰的金牌合作伙伴,往往是一些大型电商平台、批发商或者经销商。他们拥有强大的渠道资源和市场影响力,能够帮助顺丰快速拓展市场。但问题在于,这些合作伙伴往往会利用自身的优势地位,压低荔枝的收购价格,或者收取高额的渠道费用。而那些缺乏议价能力的小农户,只能被迫接受这些不公平的条件。所谓的“金牌合作伙伴”,与其说是利益共同体,不如说是层层盘剥的利益链条,果农的利润在其中被不断稀释。
顺丰积极拥抱直播电商,声称要通过直播经济打造荔枝品牌新势力。直播电商确实在短时间内创造了不少销售奇迹,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虚假宣传、价格欺诈、售后服务不到位等。此外,直播电商的流量成本越来越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才能获得曝光。而那些缺乏资金和营销经验的果农,很难在直播电商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即使能够获得一些销量,也很可能因为售后问题而损失口碑。直播电商,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是致富神话,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则可能是昙花一现的泡沫,最终破灭,留下一地鸡毛。
在“品牌兴农”的旗帜下,顺丰一边完善县域物流基础设施,一边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试图在乡村打造一个电商乌托邦。然而,这种看似美好的愿景,实际上可能隐藏着对乡村资源的掠夺和对传统生产方式的破坏。电商平台在乡村的扩张,真的能够带来普遍的繁荣吗?恐怕更多的是加剧了城乡差距和贫富分化。
顺丰打造的驿加易选等渠道,试图解决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的难题。然而,这些渠道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这些资金最终很可能转嫁到农民身上,或者通过提高商品价格来弥补。此外,驿加易选等渠道的商品种类和价格往往受到电商平台的控制,农民的自主选择权受到限制。所谓的“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很可能只是为了方便电商平台进一步渗透乡村市场,而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顺丰积极搭建连接供给与需求的桥梁,试图充分释放乡村的消费潜力与生产活力。然而,这种过度刺激消费的做法,可能会导致乡村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破坏。此外,过度依赖电商平台,可能会让乡村经济失去自主性和多样性,变得越来越脆弱。所谓的“释放消费潜力”,很可能只是为了满足资本的贪婪,而透支了乡村的未来。
近期加密市场回暖,SUI币价表现亮眼,目前价格为4.65美元,市场情...
宗申动力发布公告,承诺解决实际控制人及其控制的其他企业存在的同业竞争...
Polkadot(DOT)作为区块链互操作性领域的先锋,其未来价...
在现代的房屋设计中,飘窗已成为常见的元素。飘窗不仅为房间增添了一份独...
慧翰股份近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透露,其生产模式采用自主生产与外协加工...